認識自己勢必得經歷一場直指靈魂的自我拷問,不要逃。
認識自己是甚麼?
是有經歷、有思索、有療癒,在旅途中、在對話中、在獨處中、在探索的過程中、在全然獨立擁有完整自己的每個當下。
是對自己極度誠實,認可自己的優勢與美好,情緒價值給好給滿;同時也認領自己最深的不堪、卑劣、軟弱與不安…然後好好整理。
二十多歲的時候,很常旅遊,存了錢就敢窮遊,現在沒有那種膽量了~當年帶著一身挫敗與對未來的茫然疑惑,去了一趟祕魯,我簡直在伊卡(ICA)的沙漠中玩瘋了。
跟同tour的背包客一起體驗吉普車在沙漠中馳騁,在沙丘的高處,領隊讓我們一一感受滑沙的刺激。玩樂行程結束後,真正讓我深有收穫的,是沙漠中的自由時間!
我躺了下來,所有感官打開,全然沉浸在沙海之中。我翻來覆去全身細沙,抓起一把沙握在手心,又鬆手任它散落一地。眼前的大漠看上去既單調又荒蕪,實則本質變化萬千,環境是甚麼它是甚麼。
夕陽餘暉之下它是溫柔奶茶色,吉普車疾駛而過揚起的沙塵又是如此張狂,白天酷熱午夜氣溫驟降。沙漠就是如此的多變與極端,如同我的每一種情緒! 那一刻,我在心裡驚呼,「世上最像我的地貌,就是沙漠了!」
當時離開教學環境不久,還在思索未來方向,而我整個人除了情緒特別多之外,也沒別的特質與硬實力了,「我到底還有甚麼? 我還能做甚麼? 未來,我會過上什麼樣的生活?」
我躺了好久,從夕陽看到晚霞,欣賞沙漠中自然的紋理與曲線,看著天空從葡萄紫變成酒紅色,直到同行的法國背包客跑來喊我「Jazmin~走囉~」。我淡淡地起身,帶著對這段獨特經歷滿滿的感謝,回程。
我當然沒有因為一趟祕魯之旅就找到人生方向,但是,往後我遇到比較大的人生關卡,會選擇去一些壯闊自然、富有當地風情的地方轉換情緒、沉澱自己,如同當年走訪馬丘比丘和的的喀喀湖那樣。
後來,我進到一個跟本質八竿子打不著的科技製造業,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。坦白說,那當然不是我最喜歡的選項,但那是當時最適合的選項。
更精準地說,我哪有選項可言? 我當時頂多算是有點條件可以「被選擇」,人總要賺錢要生存,要為自己負責任,所以進到這個產業,全然只是接地氣,也就捲起袖子,開始從經驗中累積專業。
直到今年,覺得是時候著手進行side project了。但我總是有股莫名的害怕,文字就是把最真實的自己揭露出來,不全然只是因為I人不喜歡被注意,我遲遲不敢動筆應該還有其他原因,但我就跟自己繞阿繞,玩躲貓貓差不多三個月。
有天,在日記裡漫無目的書寫又亂塗鴉,看來是有點認真想面對問題了。「我討厭被問為甚麼?」、「我恐懼成為目光焦點」、「我沒有寫作的能力嗎?」、「我怕被批評」、「我怕一連串的批評與打擊」、「那我到底怕的是一個人的批評還是一群人的批評?」
噢…原來,我不怕敵人,怕敵軍,也怕原先站在同一陣線的盟友變逃兵,更怕叛離的逃兵加入敵營…如果有人刻意批評,如果負面攻擊相互牽動、渲染、堆疊成霸凌,如果…好多好多的如果…設想所有惡劣糟糕的可能要是真的發生……想到恐慌、想到胸悶、喉頭哽咽疼痛不已,心裡有舊傷身體會幫你一起記得…
「好了,轉換一下情緒,深呼吸站起來走去廚房煮杯伯爵奶茶」。長大以後,習得一項很重要的能力,在黑壓壓一片千絲萬縷如風暴般襲來時,趕快按下暫停鍵,停止內耗,不讓過去的事件影響現在的自己。
紅茶與佛手柑的療癒氣息瀰漫整個空間,「我不再是荒蕪的沙漠了,後來的沙漠,有了水源、綠洲、椰棗、棕櫚樹,進化了也豐富了。發生過的事情不會抹滅,它就在那裡,但是隨著生命歷程的推進,更成熟強大的自己會超越創傷,它的殺傷力就相對弱化。」
可以了,處理到這裡差不多了,選擇一個不必看到留言的方式來筆耕就好了呀! 接著我在日記裡寫下,「讓說話的人說話、寫字的人寫字、繪畫的人繪畫,讓任何形式的載體以人為內容核心作為替他/她發聲的工具,讓每個人做回自己、貼近本質,成為最像自己的樣子。」
於是,有了茉墨日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