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為甚麼要送我一顆糖骷髏,額頭上還刻有我的名字?」我驚呼~
十多年前第一次在墨墨認識亡靈節,當時西文老師送大家糖骷髏,她解釋「那是一種友好與祝福」,然後開始講述亡靈節的故事。
「在家中的祭壇,我們擺上已故親人的照片,畫臉裝扮成骷髏載歌載舞,和親友們一起守夜,迎接逝者的靈魂歸來,離開的人每年都會回家一次,彷彿不曾真正離去。在墨西哥我們以歡慶的形式紀念逝者,也一遍又一遍的將前人在世時的故事傳述給下一代,讓他們永遠被記得。」
「至今,從Michoacán州的Patzcuaro小鎮搭船過去Isla de Janitzio島,那裡還保有最傳統純粹的亡靈節習俗。墓園裡滿滿的萬壽菊、彩色紙雕、橘紅燭火、人們真的會在墳墓中喝酒、啜飲熱可可、吃著亡靈麵包和糖果,彈吉他唱歌跳舞。不過現今在城市中,一般不會在墓地裡守夜了,而是在家中團聚。」
《可可夜總會》將亡靈節的精神表達得非常深入,墓園宛如樂園,一點也沒有幽暗、詭譎、陰涼的氛圍。我們的文化比較忌諱談論死亡,小時候只要看到喪禮或路過墳墓,大人都會對我說「頭轉過去不要看」、「眼睛閉上」。死亡等同連結從此斷裂、永遠失去親愛的人…生者只能滿懷哀傷。
對比墨西哥人從小就在這個重要的節日裡,不斷地學習生命教育,感謝墨墨教會我以另一種視角重新看待死亡與生命的意義。
我曾經在亡靈節到墨墨同事家參加他們的家族聚會,他們在祭壇前圍繞成圈,緬懷逝去的親人。一遍又一遍的講述愛,溫習自己曾被已故親人疼愛過的記憶,笑著分享他們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影響與價值觀。
生與死、笑與淚本就是生命的循環,結束是另一個開始,如同亡靈麵包(Pan de Muerto)的寓意與象徵,糖粒、香氣、頭顱、眼淚、骨頭、神祉、生死循環的圓形。亡靈節的意義是帶著尊敬與謹慎的心,以慶典的形式強調愛的傳承與延續。
受惠於亡靈節文化洗禮的不只我一個,我哥哥也是。當年,去墨墨生活之前,還沒脫離教育圈仍在實習的階段,哥哥剛好回台灣當兵,有天他說~
「今天換營地,所有人一個接著一個,走了整晚的墳墓。」
「天啊! 好可怕…你有覺得很恐怖嗎?」
「不恐怖啊~如果妳想到的是鬼片,那走墳墓就很可怕。可是,我想到的是墨西哥的亡靈節,就是他們的清明節啦,他們都直接在墳墓裡面開party, 開心到不行~看妳怎麼想,妳覺得墳墓是甚麼,它就是甚麼。」
我一度誤會那是身為海軍陸戰隊籤王的認命,後來到墨墨定居,徹底學習一個全新的文化,我才真正懂得哥哥怎麼把走墳墓跟開party連結在一起的~原來不是籤王很認命,完全只是我當時懂得太少,思想與經歷都太過淺薄而已…
11/2亡靈節剛過,如果要對五歲的姪子說故事,告訴調皮搗蛋的他,他的阿祖、我的阿嬤生前是怎麼樣的一個人,她是怎麼影響我的。我會告訴他~
「Gogo~姑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,是個非常愛哭又容易嚇到的小孩,但是你的阿祖很愛我,只有她把我抱起來哄,我才會安靜下來,其他人抱我都沒用。我安靜下來以後,會開始跟她玩,我最常說要幫她燙頭髮、剪瀏海,幫她化妝塗口紅。她每次都被我逗得很開心。對~姑姑小時候就喜歡這些有的沒的,長大以後一樣愛亂花錢在這些事物上~」
「小時候,阿祖叫姑姑『菜婆』,因為我是個怪小孩,從小就喜歡吃青菜跟龍眼乾,很怪吧~每次回去阿祖家,她一定為我準備滿桌青菜,你爸愛吃肉,所以餐桌上少不了豬肉、雞肉,阿祖還會為我事先烤好龍眼乾要讓我帶回家。看到我們的第一句話一定是『餓了沒?來吃飯了』,回家的時候一定會說『要吃飯喔~』,阿祖就是擔心我們沒有吃飽。」
「你去年回台灣在老家有看到阿祖的縫紉機對吧~那台骨董已經60年了喔! 比姑姑還要老,不過它還可以用,很神奇吧~小時候阿祖就是用那台縫紉機做衣服給我跟你爸穿。」
「阿祖是個非常善良的人,她對人很好,所以她過世的時候,村里的人都來給她拜拜,祝福她在另一個世界一切安好。」
好多好多的故事,等Gogo長大以後更懂事了,再來慢慢說,我們有好多時間可以細數愛的記憶。不知道阿嬤會不會有機會穿起華麗的服飾,參加亡靈節盛典? 如果遺忘才是真正的逝去,那阿嬤請放心,我們記得妳。